當前頁面: 首頁 > 天蒙資訊 > 行業新聞 > 加快構建健康旅游產品和服務體系
健康旅游既是醫療和健康服務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也是其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產生的一種新業態。從旅游業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上看,也是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產品和業態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
近日,國家旅游局、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中醫藥局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加快推進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健康服務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力爭到203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健康旅游產品體系、服務體系和健康旅游產業鏈,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游客將我國作為健康旅游目的地。這是繼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之后,我國出臺的又一個具體指導醫療和健康服務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文件。
隨著社會發展理念的不斷進步,特別是當前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生活質量、國民健康、幸福產業等概念越來越成為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著力點。而在這樣一種社會發展氛圍和政策環境下,作為現代社會五大幸福產業之首的旅游業也越來越肩負著更加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健康旅游是醫療和健康服務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發展健康旅游不僅在經濟領域對擴內需、穩增長、促就業等有著積極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在促進全民健康和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產生更大的推動作用。
旅游的本質就是給人帶來快樂,而旅游業就是以為人帶來身心健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現代服務業。因此,旅游業與現代醫療和健康服務業有著天然的耦合關系。從現代社會發展理念的角度講,健康旅游既是醫療和健康服務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也是其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產生的一種新業態,是社會發展水平在滿足了人們基本物質生活需求之后向健康和精神消費階段轉型的必然產物。而從旅游業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上看,也是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產品和業態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
從《意見》的要求和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實際上看,發展健康旅游首先要堅持突出中國特色,因地制宜,特別是要突出中國傳統中醫藥科學的優勢和特色,打造現代健康產業鏈。傳統的中醫、中藥科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之一。我們要發揮傳統中醫藥科學的特色優勢,結合本地的健康旅游環境和資源,以醫療機構、健康管理機構、康復護理機構和休閑療養機構等為載體,開發高端醫療、特色專科、中醫保健、康復療養、醫養結合等系列產品,形成體驗性強、參與度高的中醫藥觀光旅游、中醫藥文化體驗旅游、中醫藥特色醫療旅游、中醫藥療養康復旅游等健康旅游產品,打造特色化、品牌化和最具中國特色的健康旅游產業鏈。
其次要借鑒國際經驗,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健康旅游服務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和轉化,提高我國健康旅游機構在國際相關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從健康旅游產品的開發、管理和服務水平來看,中國目前在世界上還不具備領先地位。因此,要積極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先進理念、先進模式和先進標準,一方面通過學習、借鑒提高健康旅游產品開發、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健康旅游和健康服務的產業發展層級;另一方面通過開發具有國際化水準的國際化健康旅游產品,把中國的健康旅游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特別是通過打造集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為一體的實體型現代化國際健康服務園區,來提升中國健康旅游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游客將我國作為健康旅游目的地。
再次,要堅持創新驅動,通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產品創新來推動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雖然旅游業、醫療和健康服務業都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但健康旅游是一種新產品和新業態,我們既不能盲目模仿國外的產品形式和業態組織模式,也不能將旅游與醫療和健康服務簡單地進行疊加,要在充分的市場研究基礎上,將醫學治療和康復療養,特別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針灸、按摩、理療等與日光、溫泉、地熱、海濱、森林等旅游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健康觀光旅游、健康休閑旅游、健康養生旅游、健康體驗旅游、健康度假旅游、健康養老旅游等系列化的創新型旅游產品,把健康旅游融入生活,使健康旅游成為促進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
總之,社會越是發展,人們對自身身心健康的關注度就越高,健康消費需求也就越旺盛,而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健康理念的進步,這種需求將會從病后治療前移到康養保健預防,即通過有規律和有計劃的旅游、度假、康養等手段,來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這些以旅游、度假為載體的健康消費需求,直接推動了健康產業的“旅游化”發展,因此,健康旅游產業作為新的產品形態必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轉載至:山東省旅游數據和信息中心